(085201)
一、学科概况
机械工程学科起源于1958年的木材采伐与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专业,2002年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05年获森林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农业机械化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入选校级培育学科。现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新兴特色专业。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依托机械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和设计学等学科,拥有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林业感知技术与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以上高水平科研平台,坚持“立足浙江、服务农林”,紧密对接本省农林业对于装备制造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强化丘陵山地农林生产装备、竹木产品设计与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人才培养方向。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12人,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近5年承担国家基金项目、“863”项目、“973”项目9项、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21项,其他各类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达2000余万元;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三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4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100余篇;主持起草编制国家和行业标准10余项,出版各类专业教材以及专著10余部。近5年来,学位点与联塑(杭州)机械有限公司、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浙江易峰机械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农林装备、智能检测与控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领域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和创新性复合人才。
特色与定位 现机械工程学位点已形成了三大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1)机械设计与控制技术方向;(2)新型材料与工程技术方向;(3)工业设计技术方向。学位点立足服务于浙江省竹木产业、农林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围绕现代农林产品设计、制造、检测和控制技术,新型材料和生物质能源技术,以及工业设计技术等研究方向,重点开展农林机械装备设计开发及智能控制技术、竹木材产品工程材料开发和应用、工业设计技术等研究,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二、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机械设计与控制技术方向
公共基础知识包括:工程数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信息检索、外国语、计算机技术与法律法规等。
专门知识包括:现代设计类知识,含机械原理、结构、精度、形体及可靠性等方面的现代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制造工艺、设备及制造自动化类知识,含材料、工艺方法、工艺设计、工艺装备、工艺精度设计及检测控制、工艺过程及其装备自动化等;工艺实施及装备运行的控制类知识,含现代控制工程,机、电、流体传动及自动化技术,工艺过程或装备的数字控制技术等;产品及装备的测试、试验及评价类知识,含测试技术、试(实)验设计、状态监控、故障诊断、工艺及质量参数检测评价和标准化技术等;制造系统类知识,含制造企业信息化、技术经济等。
工具性知识包括:围绕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深入了解相关工具的专业基础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能熟练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如实验仪器设备和工程测试技术、机械结构设计与分析软件、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软件等。
实验知识包括:围绕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深入掌握实验系统设计方法、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完成与本学科相关的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
2.新型材料与工程技术方向
公共基础知识包括:外国语、自然辩证法概论、计算机技术、试验设计方法等。
专业知识包括:木材科学、现代木材干燥技术知识、木材保护学、木材波谱学、高分子科学、仪器分析、木质复合材料工艺学、竹材工业化利用、炭材料科学、复合材料学等。工程技术类专业知识包括:木制品制造工艺技术、木结构建筑、加工装备与自动化、人机工程学、特种加工技术(3D打印)。
工具性知识包括:围绕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深入了解相关的专业基础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能熟练应用于具体问题的分析,如文献检索、计算机基本操作和软件分析、机械设计等。
实验知识包括:围绕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深入掌握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技能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完成与本学科相关的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
3.工业设计方向
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信息检索、外国语、计算机技术等。
专门知识包括:现代工业设计类知识,含设计程序与方法、设计要素解构与重组、设计理念凝练、设计表达方法等方面的现代工业设计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产品制造类知识,含选材、用材、材料加工方法、制造工艺设计、工艺流程优化、产品成本核算等;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类知识,含传统文化的传承机理、传统文化再创新、传统文化在工业设计中的载入方法、手段等;工业设计鉴赏类知识,含感性工学、设计美学等;工业设计管理类知识,含价值工程、产品系统整合、设计批评等。
工具性知识包括:围绕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深入了解相关工具的专业基础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能熟练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如设计表达手绘技法、实验仪器设备和相关测试技术、平面设计软件、三维设计软件、数据统计及分析软件等。
实验知识包括:围绕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深入掌握实验系统设计方法、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完成与本学科相关的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1)热爱所从事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具有探索真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
(2)具有探索农林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发展规律、科学总结等学术素养。
(3)具有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
2.学术道德
(1)遵守国家、学校等部门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遵从社会公德。
(2)遵守学术道德规范,遵守科学道德、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诚实守信,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合理使用引文或引用他人成果,严禁弄虚作假。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
(1)本学科硕士生应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培养主动获取研究所需知识的自学能力,即自我更新和补充知识的能力;掌握正确研究方法的能力,能借用相关方法和途径获得各种载体的知识素材,并通过学习、合理分类归档、比较与分析、综合与归纳、提取与再制,形成为己所用的知识。
(2)深入地掌握机械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专门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最新发展状况和趋势。
(3)能够从工程实践、研究论文、学术报告、实验探索中挖掘和发现新问题和研究课题。
2.科学研究能力
(1)熟悉本研究方向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熟悉机械工程领域技术和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2)具有应用科学理论方法、获得科学实验数据和进行合理分析的能力,对机电产品、装备或制造工艺进行创新设计能力;能合理选用类比、试验或计算等方法解决工程技术或管理的实际问题;能结合任职岗位的需求,运用现代设计、分析、计算、决策等软件工具或实(试)验分析平台,进行研究、开发及管理工作。
(3)能根据工作性质和任务,独立或组织有关技术管理人员完成项目的立项、方案的设计与论证,并独立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项目的实施及验证。
(4)具有对本研究方向重要问题的评判能力,能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价值判断。善于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经推理或演绎发现工程实际问题的科学规律,并能够运用数理语言来描述工程实际问题所遵循的规律,具备撰写学术论文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
(5)科技写作能力。能独立撰写反映本学科成果、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体现学科技术进步的学术论文或取得其它成果。
3.实践能力
(1)开展学术研究或技术开发的能力。包括提出研究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探索,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或者开发出新的产品,在技术开发方面具有新的成果和进展。
(2)实验技能。通过研究生实验、实践课程训练和科研环节的操作实践,增强研究生对实验原理、仪器构造的了解,提高研究生的实验技能,进而能够自行设计实验装置并进行富有成效的实验研究。
(3)科研协作能力。科学研究往往是一个整体或一个系统,一个人只能解决部分和局部的问题,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应加强与课题组其他成员的合作,加强与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的合作。
(4)实践训练
专业实践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开展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专业实践具体包括:①参与机械工程相关领域的实践过程,并结合实践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②参与导师课题的实际调查研究工作或独立从事在导师指导下经过选择的实际调查研究工作。③研究生参加相关课程的辅助教学实践工作,包括讲授部分课程、批改作业等。
研究生在第二学期结束前提交实践学习计划;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在申请答辩前2个月完成。学院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进行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实践研究学分为6学分,实践研究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未参加实践环节或实践环节考核不合格者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4.学术交流能力
学术交流是发现问题、学习研究思路、掌握学术前沿动态、获取学术支持的重要途径,是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硕士生学习期间应积极参加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学术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撰写学术论文,与相关人员讨论研究问题,以及论文的口头报告和答辩等,通过学术交流,拓展视野;能够准确、精炼地表达自己学术观点和研究结果。
学术活动作为每一位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计1学分。学科和导师应尽可能为硕士研究生到外单位或外地进行实习、实验、调查、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提供与创造条件。学术活动须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主要形式有听学术报告(讲座)、参加学术研讨会、作专题报告等,累计次数不少于5次,其中研究生需结合个人研究内容做学术专题报告至少1次。每次学术活动结束后,研究生需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活动总结。研究生在学位申请资格审核前,各学科或导师组织学术活动成效考核,考核通过获得1个学分,相关材料并报研究生院培养部门审核存档。
未参加专业实践和学术活动环节或上述环节考核不合格者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5.其他能力
(1)哲学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管理科学等人文社科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哲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研究工作和工程实践。
(2)计算机知识和能力:能熟练应用相关软件,并对研究内容相关的问题建立模型和进行计算。
(3)交际交流能力:机械工程学科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学会与人打交道。因此,必须广泛地与社会接触,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则。掌握与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等各方面人员的交往能力。
(4)外语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适应本专业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需要,学位外语达到学校规定要求。
6.申请学位要求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及实践研究等环节,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可获得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证书。申请机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须以bat365在线平台网站登录为第一署名单位,取得以下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条件之一:
(1)发表学术论文 申请专业学位研究生须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在学科制定的学术期刊目录(详见《全日制机械/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化)专业硕士认定学术期刊目录(2020)》)上的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及以上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含已录用待刊)。如发表论文的期刊未在制定目录上,须达到《bat365在线平台网站登录国内学术期刊与专业出版社分级名录(2018版)》中的B刊及以上;在自然科学类SCI收录的影响因子不低于5.0或二区及以上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研究生为共同第一作者,申请学位时可视同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仅限排名前二的学生);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未能正式发表学术论文,但可以提供SCI、EI等刊源的高水平论文投稿稿件及承诺,经学校组织专家组认定,进入学位授予审批程序,颁发学位证书。
(2)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三等奖及以上(有效排名),或厅局级科研奖三等奖级以上(排名前5);或国家或省审(认)定的新产品等(排名前5位);或制定国家标准(排名前5位)或地方(行业)标准(排名前3位);或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权(排名前2位);或第一专利权人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或授权软件著作权2项;或第一专利权人获批国家外观设计专利2项(仅限工业设计方向)。
(3)咨询报告或政策建议。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咨询报告或政策建议得到县(市、区)级及以上主要党政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并经答辩委员会专家认定。
(4)其他成果。由学科认定的其他高水平成果产出,或考取与学位水平相当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或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二等奖及以上,或获地(市)级三等奖及以上奖励的艺术、设计类等作品。
(5)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结果均为优秀,且答辩优秀者可以认定达到学位授予条件。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自己的新见解。
(2)硕士学位论文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和《bat365在线平台网站登录硕士学位论文书写格式及印制规定》的格式要求,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中英文摘要、目录、引言、正文(理论分析、实验过程等)、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
(3)学位论文要求文字简明,图表规范,条理清晰,分析严谨,理论推导和实验分析无误;在阐明论文的目的和意义时,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质量要求
(1)硕士生应能熟练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在导师指导下正确选题。
(2)能就选题的科学根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课题可行性等作出论证。
(3)对所研究的课题应该有新见解,在原理方法、实验方案、工艺流程等方面有所创新,表明作者具有一定的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在选题要求、形式要求、内容要求、撰写要求等具体要求方面参照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自2011年6月21日发布2011年9月1日开始实施《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5)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重复率不超过15%。
(6)学位论文评阅、答辩、申请等过程要求参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